建材废品生意成就百万富翁
拾碎玻璃发家
做生意被骗,负债数万元,想讨回被骗钱财,却两手空空。当安徽人王清华满心失望的走在上海街头,为生计发愁时,肯定没有想到,自己未来的事业会从此开始。
他看到上海街头收废品的人,想想这个自己也能做啊。于是他决定开一家废品回收站。1992年,他办好执照,回老家筹措了5000元钱,王清华夫妇的废品回收站开张了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王清华看见了玻璃厂收碎玻璃的场景。碎玻璃能有什么用呢?王清华到玻璃厂一看,知道了其用途。1吨废玻璃若回收再造,比利用新原料生产节约成本约20%。上海每年产生的废品超过400万吨,其中废玻璃15万吨,这里蕴藏着无限商机。
王清华靠收碎玻璃当年就赚了22万元。
此后,他的资本积累迅速增加。王清华发现,废玻璃现在已经成了一个香饽饽,大家一窝蜂地都来收,只有形成一定的规模,以联合的形式才能有更大的发展。
他成立了燕龙基废品回收有限公司,以合同形式约定权利、义务,将分散各地的回收网点统一重新布局,大户、中户、小户联网,每个网点设负责人,并严格划定经营范围,禁止跨地区营业。
2002年,燕龙基与江苏华尔润集团共同出资,组建了上海汇尔华实业有限公司,以港务物流带动玻璃、钢材、建材销售。
如今,王清华的燕龙基废品回收有限公司已经是一家综合性民营企业。公司以回收废玻璃为主,综合回收各类废品,每年收购总量达40多万吨,年销售额平均水平在8000万元左右,销售利税650万元。
至今,王清华的资产积累上亿元,拥有自己的码头和堆场,成为同行翘首,并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环保工程“群落”。
但这样的致富故事在上海滩并不是经常上演,那里至少仍有5万人的拾荒大军在繁华的都市中靠废品维持着生计。
易拉罐炼就的富翁
美国政府为了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,上世纪70年代向社会广泛招标。但几个月过去了,仍无人问津。
远在法国旅行的一位犹太商人听到消息后,立即飞往纽约签下合同。他组织工人将废料进行分类,然后把废铜熔化之后铸成小自由女神像,并用水泥块和废木料做底座;把废铅、废铝加工成纽约广场图案的钥匙型饰物;最后,他甚至还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了起来,准备出售给花店。
不到3个月的时间,犹太商人让一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的现金。
沈阳有个拾破烂的叫王洪怀,他原本和其他拾荒者没什么两样,早出晚归,每天从垃圾堆里几分几角地掏。
一天,他突发奇想: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,如果熔化了作为金属材料卖,是否可以多卖钱? 于是,他把一个空罐剪碎,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金属,又花了600元钱在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。化验结果显示,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铝合金。当时,这种铝合金的市场价每吨在1.4—1.8万元之间。
每个易拉罐重18.5克,4.5万个就是一吨。这样算下来,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罐多赚六七倍的钱。王洪怀决定回收易拉罐熔炼。
为了多收到易拉罐,他把回收价从每个几分钱提高到0.14元,并把回收价与收购地点印在卡片上,向拣破烂的同行散发。一周后,他回收了13万多个易拉罐,足足两吨半。
他立即办了一个金属再生加工厂。一年内,用空易拉罐炼出240多吨铝锭,3年内赚了270多万元。
对王洪怀而言,思路的转变一下子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
承包“垃圾”赚大钱
苏州“破烂王”洪宝华曾有一份比“拾垃圾”体面得多的工作,但经过5年的拣垃圾积累,如今已经把拾垃圾的业务拓展到了昆山和扬州,下一步还要到南京拓展“业务”。
有一天,他想进入一个小区拾垃圾,却被保安拦住,称小区有专门的保洁员。洪宝华知道,小区的垃圾资源十分丰富,那自己能不能向小区物业承包收垃圾呢?
经过多次磨合,他以每月1000元的承包费,签下了该小区的垃圾承包协议。但这个小区共有800多住户,一个月的生活垃圾能卖个三四千元,洪宝华每月净赚2000多元。
接下来,洪宝华又如法炮制,包下6个小区的生活垃圾,规模效益一下子显现出来。业务扩大了,人手不够了,他就雇了工人帮忙。
到2003年,洪宝华又将视线从生活垃圾转移到了建筑垃圾。以一户120平方米的房子来算,装修时要向物业交5元/平方米的垃圾费,一共是600元,物业往往把这一任务以200元转包出来;别墅的面积要大一倍多,收费则一般为450元/户。
洪宝华测算,现在的新小区一般是1000多个住户,常常都有100多户同时装修,收入很可观,还顺带在小区打空调洞、卖水泥黄砂等生意,这样下来,一年就能净赚十几万。
现在,洪宝华手下有几十个工人,租了几辆卡车,每天定时去各个小区取垃圾,建筑垃圾中有些可以挑出来卖,不能卖的就直接送到当地的垃圾填埋场。洪宝华的生意越做越大。
正规军篇
再生企业的亿万商机
说他们是正规军,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先天优势: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,被纳入正常的体制之内,在原始资金上也更为充裕。
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,由于城市经济布局的调整和企业的改制,各地曾经红红火火的废品回收行业“正规军”逐渐分散瓦解。并且,与游击队相比较,正规军还相对处于劣势。
有关数据表明,上海每年要产生270万吨废钢铁,但至少有150万吨被“游击队”收运到外地。大量的废钢铁都被卖到湖南、浙江、广东等地的小冶炼厂。小冶炼厂竞相粗糙加工,不但煤、电等紧缺能源大量浪费,而且生产质量也比较低劣。
一些再生企业近年来也处境艰难。一方面,废品原料面临激烈争夺,来路越来越窄,加工成本也不断提高。同时,这些企业也都面临着如何尽量避免“二次污染”的问题。
赵先生正是因为看中了这块市场里的巨大潜力,两年前和其他两位股东一起投资2.4亿在北京顺义区投资兴建了再生资源公司。
在正式投资前,赵先生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,到浙江、福建等地调研,发现这个行业里几乎都是小作坊式的、低附加值的小企业,不仅造成环境污染,而且对水、电等能源的消耗很大,彼此间恶性竞争的事情也时有发生。
赵先生还会经常找一些承包小区垃圾的人聊天,了解回收垃圾原料的价格。虽然这些人会比一般的拾垃圾者要赚得多,但是也经常会被小区物业、保安索要钱财。
这个行业里的雇佣工人更是处于极其恶劣的环境中,“我曾经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儿,光着身子,站在各种废旧瓶子上,拆标签、拧掉瓶盖。他整个身子几乎被瓶瓶罐罐所包围,从上到下也几乎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,像个小黑人。”
在对国内的回收市场、再生企业进行调研后,赵先生决定投资于PET塑料。PET,听起来有些抽象,实际上它是塑料的一种,从石油中提炼出来,装可乐、雪碧的塑料瓶就是用这种原料加工而成的。
目前我国每年PET塑料瓶的消费量很高。这些垃圾原料从垃圾筒里捡来,目前国内一吨5000多元,通过加工做成相应产品,一吨的价格为1.2万元,价格翻了一番。
并且如果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加工,这种原料的损耗量仅为10%,也就是说一吨的废塑料瓶可以做出0.9吨的可用原料。
但前提是要有大额的资金投入。
赵先生介绍说,今年底建成后的工厂,年生产能力为3万吨左右。进行规模化经营,一个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水、电等资源的浪费,生产线上的用水都能够尽最大可能循环使用。
第二个,整个生产过程是清洁化。工厂内不设有露天的废旧瓶子的堆放地,而是由中转站对塑料瓶进行简单的压缩和打包,然后用密封的车辆运送到工厂来。工厂的留存库只有一两个星期的量。
这样,既充分节约了能源,又尽可能的做到环保,国内的汇源果汁,包括可口可乐等公司都表示了兴趣。目前,赵先生最担心的就是废旧塑料回收的价格。由于国内目前的垃圾回收中转站规模都较小,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,废旧塑料瓶来源、回收价格等都不太稳定。近期国家正在制定相关强制回收的管理办法,相信这种状况将很快有所改善。
做生意被骗,负债数万元,想讨回被骗钱财,却两手空空。当安徽人王清华满心失望的走在上海街头,为生计发愁时,肯定没有想到,自己未来的事业会从此开始。
他看到上海街头收废品的人,想想这个自己也能做啊。于是他决定开一家废品回收站。1992年,他办好执照,回老家筹措了5000元钱,王清华夫妇的废品回收站开张了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王清华看见了玻璃厂收碎玻璃的场景。碎玻璃能有什么用呢?王清华到玻璃厂一看,知道了其用途。1吨废玻璃若回收再造,比利用新原料生产节约成本约20%。上海每年产生的废品超过400万吨,其中废玻璃15万吨,这里蕴藏着无限商机。
王清华靠收碎玻璃当年就赚了22万元。
此后,他的资本积累迅速增加。王清华发现,废玻璃现在已经成了一个香饽饽,大家一窝蜂地都来收,只有形成一定的规模,以联合的形式才能有更大的发展。
他成立了燕龙基废品回收有限公司,以合同形式约定权利、义务,将分散各地的回收网点统一重新布局,大户、中户、小户联网,每个网点设负责人,并严格划定经营范围,禁止跨地区营业。
2002年,燕龙基与江苏华尔润集团共同出资,组建了上海汇尔华实业有限公司,以港务物流带动玻璃、钢材、建材销售。
如今,王清华的燕龙基废品回收有限公司已经是一家综合性民营企业。公司以回收废玻璃为主,综合回收各类废品,每年收购总量达40多万吨,年销售额平均水平在8000万元左右,销售利税650万元。
至今,王清华的资产积累上亿元,拥有自己的码头和堆场,成为同行翘首,并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环保工程“群落”。
但这样的致富故事在上海滩并不是经常上演,那里至少仍有5万人的拾荒大军在繁华的都市中靠废品维持着生计。
易拉罐炼就的富翁
美国政府为了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,上世纪70年代向社会广泛招标。但几个月过去了,仍无人问津。
远在法国旅行的一位犹太商人听到消息后,立即飞往纽约签下合同。他组织工人将废料进行分类,然后把废铜熔化之后铸成小自由女神像,并用水泥块和废木料做底座;把废铅、废铝加工成纽约广场图案的钥匙型饰物;最后,他甚至还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了起来,准备出售给花店。
不到3个月的时间,犹太商人让一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的现金。
沈阳有个拾破烂的叫王洪怀,他原本和其他拾荒者没什么两样,早出晚归,每天从垃圾堆里几分几角地掏。
一天,他突发奇想: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,如果熔化了作为金属材料卖,是否可以多卖钱? 于是,他把一个空罐剪碎,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金属,又花了600元钱在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。化验结果显示,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铝合金。当时,这种铝合金的市场价每吨在1.4—1.8万元之间。
每个易拉罐重18.5克,4.5万个就是一吨。这样算下来,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罐多赚六七倍的钱。王洪怀决定回收易拉罐熔炼。
为了多收到易拉罐,他把回收价从每个几分钱提高到0.14元,并把回收价与收购地点印在卡片上,向拣破烂的同行散发。一周后,他回收了13万多个易拉罐,足足两吨半。
他立即办了一个金属再生加工厂。一年内,用空易拉罐炼出240多吨铝锭,3年内赚了270多万元。
对王洪怀而言,思路的转变一下子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
承包“垃圾”赚大钱
苏州“破烂王”洪宝华曾有一份比“拾垃圾”体面得多的工作,但经过5年的拣垃圾积累,如今已经把拾垃圾的业务拓展到了昆山和扬州,下一步还要到南京拓展“业务”。
有一天,他想进入一个小区拾垃圾,却被保安拦住,称小区有专门的保洁员。洪宝华知道,小区的垃圾资源十分丰富,那自己能不能向小区物业承包收垃圾呢?
经过多次磨合,他以每月1000元的承包费,签下了该小区的垃圾承包协议。但这个小区共有800多住户,一个月的生活垃圾能卖个三四千元,洪宝华每月净赚2000多元。
接下来,洪宝华又如法炮制,包下6个小区的生活垃圾,规模效益一下子显现出来。业务扩大了,人手不够了,他就雇了工人帮忙。
到2003年,洪宝华又将视线从生活垃圾转移到了建筑垃圾。以一户120平方米的房子来算,装修时要向物业交5元/平方米的垃圾费,一共是600元,物业往往把这一任务以200元转包出来;别墅的面积要大一倍多,收费则一般为450元/户。
洪宝华测算,现在的新小区一般是1000多个住户,常常都有100多户同时装修,收入很可观,还顺带在小区打空调洞、卖水泥黄砂等生意,这样下来,一年就能净赚十几万。
现在,洪宝华手下有几十个工人,租了几辆卡车,每天定时去各个小区取垃圾,建筑垃圾中有些可以挑出来卖,不能卖的就直接送到当地的垃圾填埋场。洪宝华的生意越做越大。
正规军篇
再生企业的亿万商机
说他们是正规军,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先天优势: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,被纳入正常的体制之内,在原始资金上也更为充裕。
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,由于城市经济布局的调整和企业的改制,各地曾经红红火火的废品回收行业“正规军”逐渐分散瓦解。并且,与游击队相比较,正规军还相对处于劣势。
有关数据表明,上海每年要产生270万吨废钢铁,但至少有150万吨被“游击队”收运到外地。大量的废钢铁都被卖到湖南、浙江、广东等地的小冶炼厂。小冶炼厂竞相粗糙加工,不但煤、电等紧缺能源大量浪费,而且生产质量也比较低劣。
一些再生企业近年来也处境艰难。一方面,废品原料面临激烈争夺,来路越来越窄,加工成本也不断提高。同时,这些企业也都面临着如何尽量避免“二次污染”的问题。
赵先生正是因为看中了这块市场里的巨大潜力,两年前和其他两位股东一起投资2.4亿在北京顺义区投资兴建了再生资源公司。
在正式投资前,赵先生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,到浙江、福建等地调研,发现这个行业里几乎都是小作坊式的、低附加值的小企业,不仅造成环境污染,而且对水、电等能源的消耗很大,彼此间恶性竞争的事情也时有发生。
赵先生还会经常找一些承包小区垃圾的人聊天,了解回收垃圾原料的价格。虽然这些人会比一般的拾垃圾者要赚得多,但是也经常会被小区物业、保安索要钱财。
这个行业里的雇佣工人更是处于极其恶劣的环境中,“我曾经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儿,光着身子,站在各种废旧瓶子上,拆标签、拧掉瓶盖。他整个身子几乎被瓶瓶罐罐所包围,从上到下也几乎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,像个小黑人。”
在对国内的回收市场、再生企业进行调研后,赵先生决定投资于PET塑料。PET,听起来有些抽象,实际上它是塑料的一种,从石油中提炼出来,装可乐、雪碧的塑料瓶就是用这种原料加工而成的。
目前我国每年PET塑料瓶的消费量很高。这些垃圾原料从垃圾筒里捡来,目前国内一吨5000多元,通过加工做成相应产品,一吨的价格为1.2万元,价格翻了一番。
并且如果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加工,这种原料的损耗量仅为10%,也就是说一吨的废塑料瓶可以做出0.9吨的可用原料。
但前提是要有大额的资金投入。
赵先生介绍说,今年底建成后的工厂,年生产能力为3万吨左右。进行规模化经营,一个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水、电等资源的浪费,生产线上的用水都能够尽最大可能循环使用。
第二个,整个生产过程是清洁化。工厂内不设有露天的废旧瓶子的堆放地,而是由中转站对塑料瓶进行简单的压缩和打包,然后用密封的车辆运送到工厂来。工厂的留存库只有一两个星期的量。
这样,既充分节约了能源,又尽可能的做到环保,国内的汇源果汁,包括可口可乐等公司都表示了兴趣。目前,赵先生最担心的就是废旧塑料回收的价格。由于国内目前的垃圾回收中转站规模都较小,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,废旧塑料瓶来源、回收价格等都不太稳定。近期国家正在制定相关强制回收的管理办法,相信这种状况将很快有所改善。